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语言学系成立仪式上刘利校长致辞

【 发布日期:2018-10-29 】

 

 

探索中国特色语言学人才培养之路

——在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刘利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的成立。语言学系的成立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国内外同行的大力支持,如此众多的学界前辈、名家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专程赶到北语,来表达对语言学系成立的祝贺,使我们倍受感动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向不辞辛苦前来参加“语言学系成立仪式暨语言学前沿国际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我校语言学学科建设和为筹建语言学系付出诸多辛劳的各位前辈、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大家知道,一个学科在高校中独立设置为院系,是这个学科获得认可和重视的标志,也是这个学科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壮大的必由之路。欧美的很多著名大学包括不少理工科大学都设有语言学系,这些语言学系是对语言学研究抱有兴趣的中国学生留学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中国高校缺少语言学系设置,这些学生到国外攻读语言学学位时,大多因本科阶段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困扰。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中很多人都曾有过创办语言学系的想法。早在70年前,王力先生就在中山大学亲手创建了中国大学第一个语言学系,不久后由于院系调整,语言学系遂不复存在。后来,朱德熙先生也曾在北京大学提出过建设语言学系的设想,随后国内其他一些高校也曾在建设语言学系方面进行过一些努力和尝试,但由于各种原因,能够与国外大学语言学系相当的专业平台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然而,学术界关于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高校建设语言学系的追梦之路也在一直向前延伸。随着国内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国语言学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符合汉语实际的语言学理论体系,同时也开始注重培养具有完备现代语言学知识结构的语言学专门人才。可以说,这种理论追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都成为中国高校建设语言学系的直接动力。在这种内生动力的驱动下,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今天正式成立了。经学校研究,聘任司富珍教授担任首届系主任。

语言学系的诞生,顺应了三个方面的必然要求。

第一,建设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系,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一流的语言学高校和一流的语言学学科、专业,必将对国家的科技人文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语言学对于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来办教育。他还指出,“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国家教育战略来看,要想加快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的步伐,就要抓住机遇,及时调整语言学学科的结构布局,搭建专业平台,为语言学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和2018年,学术界曾两次在北语召开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推进会,专家们普遍认为,要“理顺学科结构、建设更科学、更强大的语言科学,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大家强调,建设独立的语言学科,“不仅是学科与学校的小利,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大利;不仅是学科内部的协作与调整,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议题;不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更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的问题”。

可见,在上述背景下,成立语言学系、完善语言学人才培养体系,不仅符合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也能够为语言学获得独立发展的地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是顺应国家战略、时代需求和学界期盼之举。

第二,建设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系,是提升中国语言学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语言的研究都可谓源远流长,历史久远。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学术史上,语言学都是与哲学、文学、文献学等交织在一起。20世纪以来,语言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越来越清晰,到20世纪中叶,乔姆斯基等人所引领的第二次认知革命等一系列由语言学参与甚至引领潮流的科学运动,更是使得语言学成为了“一门领先的学问”。

然而在科学史上,学科门类名称的确立和相应机构的设置相对于科学本身的发展而言常常是滞后的。大学院系设置中独立语言学系的缺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证明。即使像美国MIT这样的以理论语言学研究著称的名校,语言学系成立的历史也并不久远。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MIT的语言学研究团队还是人文学系中的一个分支。70年代以后,才单独成立语言学系,并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发展目标和方向。语言学系的成立,不仅对于MIT这样一个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大学具有学科创新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世界语言学的发展,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言学系成立之后,MIT迅速成为培养理论语言学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很多学者现在都已是世界理论语言学的领军人物。

目前,中国语言学在世界语言学舞台上,还不能说已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与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系有关。中国语言学具有厚重的的优良传统,中国语言学界向世界语言学学习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由于学科和机构设置方面的障碍,语言学人才的分布不够集中,学科内部凝聚力不足,与国外学界前沿的衔接不够密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努力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经验,建立完备的语言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语言学人才,推动中国语言学更好地融入国际语言学界,进而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三,建设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系,是强化北语办学特色,实现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学校定位来看,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语言”命名的大学,自建校之日起,就把建设语言学相关学科作为自己的主要办学目标。近年来,学校又把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作为自己的长远奋斗愿景。为此,以李宇明书记和崔希亮校长为核心的上届领导班子,已对包括语言学系建设在内的语言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也做了大量的实施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推动成立语言学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和学科条件,也为我们今后建设语言学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学术资源。从学科队伍来看,北语的前辈们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涌现出一批为学术界所熟知的语言学名家,如张清常、王还、盛成、钟梫、傅惟慈、袁树仁、吕必松、方立等先生,都曾在这里开山劈路,弘文励教。现在,一大批年富力强、学植深厚的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他们在这里传承薪火,耕耘守望,同时又勇于探索,不断推出优秀的创新成果,许多人都是当今国内语言学界的骨干甚至领军人物。未来几年,队伍建设仍将是我们发展语言学科的着力点,我们将聘请更多的优秀语言学专家和经过现代语言学系统训练的青年才俊,加入到建设北语语言学系的事业中来。从培养对象来看,北语作为一所国际型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很多都已投身到国际交流的行列中,建设语言学系必将进一步提高北语学子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有力提升他们参与国际交流和学术对话的能力。总之,北语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历史积淀,都为建设语言学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撑和内在动力,而语言学系建设也必将为北语创建一流语言学科产生有力的助推作用。

语言学系从今天起步,未来任重道远。借此机会,我也想对新成立的语言学系提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语言学系加强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在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准目标定位,明确专业特色,尽快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思路。

第二,希望语言学系能够兼收并蓄,全面吸收各种语言学说之长。当今世界的语言学发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于人类语言机制的复杂性,语言奥秘的最终揭示,很可能需要由多种途径共同完成。以开放的态度吸纳和传授各种不同的学说,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使他们有条件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促进研究途径的多样化发展。

第三,希望语言学系能够充分重视中国以“小学”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文字学和《马氏文通》以来的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除了努力使传统语言文字学、现代语言文字学的重要原理和重要成果融入现代语言学话语体系之外,还应该充分吸收其严谨质朴、重视材料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利用,使中国高校设立的语言学系能够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使中国的语言学因“民族”而“世界”!

我相信,有各位前辈的指导帮助,有海内外专家的倾力支持,北语语言学系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最后,再次感谢海内外专家的光临指导!祝本次语言学前沿国际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