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论著推介 | 卢德平、陈纪宁:“后现代”城市空间语言——语言景观透视

【 发布日期:2024-11-25 】

本期文章是我系卢德平教授与其指导的23级博士研究生陈纪宁所著,该文2023年11月25日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

文章主要揭示了城市空间语言是以空间为语境、以语言景观为载体、以人作为交流主体的语言形态,区别于作为自然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是透视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棱镜。语言景观不仅表征了空间的功能,还表征了城市空间中共存的“现代”和“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现代”语言景观通过分类范畴安排空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依托于空间的实体性功能服务。“后现代”语言景观通过修辞和多模态符号手段建构空间,其中内蕴的生活方式强调主体的观念和兴趣。两种类型的语言景观并置于城市,表明“现代”和“后现代”生活方式尚未形成明确界限。其中,选择“后现代”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总是能够在“现代”语境和“后现代”语境之间反复穿越。

undefined 

第一作者

undefined 

卢德平,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Chinese Semiotics Studies编委。研究方向包括符号学理论、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

曾在《哲学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学研究》、《南国学术》与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Signs and Society 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

第二作者

undefined 

陈纪宁,语言学系2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及符号学理论。近期发表论文包括《“后现代”城市空间语言——语言景观透视》与Open community in Peirces pragmatismNormativity in the embedded language policy of the Beijing subways spatial expression等。

编辑:黄梅雨

排版:黄梅雨

审校:熊仲儒 曹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