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平 艾宇琦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语言在社会中流通,城市的语言流通方式既包括城市人之间的日常会话,也包括书面文本的传播,还包括书写于城市空间中的各种各样的语言景观。就语言符号和空间的关系而言,语言景观这类城市符号不同于口语会话,也不同于书面文本,高度依赖邻接的城市空间,成为不可移动的城市语言。也正是这些城市语言景观符号,表达着城市不同空间的功能,成为其身份标记。城市语言在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关联上,以语言景观获得了新的特征。这种与空间密切联系、高度“语境敏感”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城市表达的特性所在。 城市可以作为词典阅读 打开一张城市地图,其索引的对象正是这些语言景观。读解这些景观符号,想象到邻接空间的功能,人们在城市的行动就有了基本遵循;到达了这些语言景观指涉的空间,就有了方位意识。从语言景观的解读,走进其指涉的空间,参与其中的活动,就可以体验到城市不停顿的活力。说语言景观是城市活力的象征,就是从语言符号与城市活力内外关联的角度立论的。但是,语言景观对城市活力的映射作用,不仅仅在于供城市人按图索骥,为其提供向导,更在于从人们日常熟知的语言出发,借助其文本读解能力,向人们提供可以读解的城市景象,帮助人们积极建构城市的意义。城市人阅读了语言景观,才能理解到所指涉空间的功能,由此和自身的行动产生关联。理解城市需要阅读,参与城市活动需要阅读,同样,城市为城市人提供的一切功能都需要城市的使用者去阅读。 语言景观不仅表达着城市,而且积极参与着城市功能的建构。随着全球化深度推进,无论是语言景观生产者,还是其面向的读者,都越来越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城市语言景观进入超级多样性状态。之所以形成超级多样的城市语言景观,一方面是因为符号生产者越来越多元多样;另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多种多样的符号来呈现越来越复杂的城市功能。超级多样的城市要素相互作用,多重结合,形成了城市的活力,而表达这种活力,需要各种各样的语言景观。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风格,在保持超级多样性的同时,形成了不同城市的语言景观特征。这说明城市的活力需要以特定城市为框架维持其秩序,调配其路线。 进入城市,语言景观是地图的标记,而进入城市的具体空间,语言景观则成为承载了具体功能意义的词条,店铺名、交通标志、海报、广告、宣传标语等都列其中。这些语言符号书写于城市各条道路,有书写密度高的,也有书写密度低的。其呈现于城市空间,有所展示、有所诉求,相互组合、同步编织。从功能角度看,城市空间成为纸张,语言景观成为词条,而城市的一条条商业街道,则构成了词典的章节。从语言景观读解城市,不能停留于对文字的阅读,还需要翻开词典,索引关键词,找到适合于阅读者兴趣的条目。文字背后的内容,是语言景观指涉的城市功能,支撑它的是城市的活力。实际上,购物者、游客、上班族,都通过语言景观,进入了对城市的阅读过程。 语言景观附着于城市空间中的各种功能单位,指向餐馆、酒吧、商店、街道、公园,引导着人们的活动路线。这部词典是公共的,也是城市生活所必需的。通过人们的阅读以及对相关功能单位的理解,语言景观发挥着沉默的教育功能。词典有编写者,也有读者,读者的目的是解码词典的内容。对于城市词典的阅读,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教育的必然。同时,城市词典有没有人阅读,阅读后是否获得需要的知识,或者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感到方便,查找相关资讯是否能做到便捷,这些都是衡量城市活力秩序的符号依据。 平衡活力与规范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多种多样的语言景观,人们参与和进行城市活动就缺少了路径,也很难凭借已有的经验去记忆城市各种各样的功能,做出适宜的行动选择。通过科学分类、合理设置城市语言景观,其指涉的城市功能就处于有序标记状态,并获得规律性的表达。由此,城市人在日常行动上得以有规则地对应城市的脉动。这是城市人和城市相处的生态意义。 语言景观的静态呈现,其实显示出符号与人、符号与城市的动态关系。因静态,才可以分类和编排;因动态,才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活力。静态的语言景观符号是城市动态活力的索引。城市语言景观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字表述、样式设计、辅助技术等都花样繁多,显示出语言景观背后城市功能的复杂性,以及利用经营这种复杂性的城市人所拥有的多种多样的生活选择。复杂性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从城市商业街道上的公共标牌、店铺名、广告词、街名、地名,到各家店铺店庆时张贴的对联、祝福语,再到街面上的各种文化标志,都可以看到复杂的城市社会所具有的活力及其多样性和丰富性。 城市人是城市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生产者,也是丰裕城市的利用者。但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需要多样性、丰富性元素处于有序竞争的状态,使彼此的活力符合城市的功能区划,得以汇聚成有益于城市发展的能量。说城市是各种城市元素合奏而成的生态体系,意思就是指城市活力有序竞争,形成多样性、丰富性前提下的理性化城市格局。这样的有序生态状态,才能对城市人产生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有序和无序,是内在的,但往往通过外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语言景观就是其中的重要形式。在城市活力和规范之间,如何寻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其依据之一就是外化出来的城市语言符号。城市语言景观既是彰显城市活力的直接方式,也是市民评价城市的依据之一。 通过语言景观读解城市活力,不应停留于对城市活力的索引和分类,而应对城市活力予以理性的审视,绝非活力丰富的城市一定获得市民的积极评价。通过语言景观研究城市活力的构成特征,需要寻找出活力和规范的内在联系,引导城市活力的发展方向。 优化语言生态 语言景观并非惊天动地的社会事件,但其背后所隐藏的实践内涵是丰富的。就整个城市而言,不同的街道以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差异化的生活特色,参与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参与的凭证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景观。一个城市的生态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城市的变化而变化。新时代的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活力与市民阅读方式的关系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语言景观对于城市的空间具有生态平衡的作用。仅以城市常见的商业街道为例,人们可以看出,一种情况是店铺与店铺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互补、结合、共享的商业街道生态。不同的店铺依托于不同的建筑,或在综合性建筑中依托不同的区位,或趋向娱乐,或趋向日用;以不同的语言景观风格,在字体上或雄浑或秀丽,或巨型或小型,向消费者陈述着不同价格、不同档次的消费和服务。 另一种情况则是店铺类型相似,功能相对集中,但通过语言景观的风格提高区分度,以吸引消费者。这类店铺大多通过优化店铺名称,更新广告宣传方式,推介新品服务等语言手段展开商业竞争。其中有的店铺调整语言景观字体的样式,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的则是从语言景观所指涉的空间、环境入手,提升语言景观邻接空间的体验效果。可以看出,不同风格的语言景观指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城市的商业生态贡献着力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景观折射城市活力的微观状态。 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目前鲜有城市重视语言景观和城市活力的关系。事实上,城市语言景观既是城市软实力的标志,也是形成相应软实力的手段。需要改变对日常语言的平淡印象,认识到语言景观不仅是呈现语词本身的含义,而是以独特的可视化魅力,直接影响着城市活力的呈现。这是建设新时代城市的有益思路。 【本文系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史明清域外资料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YJ090003)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