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开学三问”

——语言学系系主任司富珍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 发布日期:2021-09-15 】

司富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此刻的风雨操场烟雨蒙蒙,如诗如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欢迎2021级新生,庆贺学校的人才动力循环系统中又注入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新鲜血液。在这个特别的开学典礼上,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欢迎新同学,并跟大家分享点滴个人拙见,非常荣幸。

我不打算重复如何勤奋读书、学业有成之类的励志之言,关于这方面,想来大家已经听得很多,今后几年的时间里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接受各种经验分享和压力传导。所以我想做个换位思考,跟大家交流一下,假如时光能够倒转,假如此刻的我也是一名新生,站在这样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我可能会做怎样的思考。于是我联想到了哲学的“夺命三连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里当然不是要讨论哲学问题,而是借用这三个问题,来谈谈我个人认识中理想的大学生活,姑且称它“开学三问”。

第一问:我是谁?

“我是谁”有时也被人们称作是哲学中的千古第一问。你可以认真思考,但不要急于回答。因为对于这个问题过早提供的答案一定不是最好的答案,或者至少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或完美的答案,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回答的开放命题。但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定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因为你未来人设的基调要在这里开始着色。

如果是我,在思考“我是谁”之前,可能会先想一下,我希望“我不是谁”。首先我不希望“我”是一个除了所谓“本专业”知识外对其他都毫无兴趣,不闻不问的人。过早地把自己限定在某一狭义的专业领域甚至某一理论流派就像过早地定义“我是谁”一样是件冒险的事情。因为那很可能意味着过早地给自己关闭了尝试其他很多可能性的大门。

大学生活首先应该从博雅教育开始。这里说的教育既可以指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包括学生自己自我品格养成的过程和程序。博雅教育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的Artes Liberales,字面的意思是“通向自由之艺”。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思想自由之人。按照这种理念,一个人要想通向“自由”王国,应该掌握“博雅七艺”,即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21世纪的今天,博雅教育也有了新的内涵,但对人才知识结构丰富性和完备性的要求道理相同。无数事实表明,只有建构起广博知识结构的人,才能有更加伟大的创造与发现。所以,我若是一名新生,我会做好计划,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关注与阅读其他学科的文献,比如语言学专业的同学可以尝试去阅读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哲学等等的经典科普文献,并尝试把跨越学科的阅读所获与本专业的知识建构和问题分析联系起来。你不一定要制定每年阅读一百本书的任务,但至少在年终自我总结时可以说,我除了在专业上有所精进,还了解到不少其他领域最前沿的话题,而这些话题使得我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次,我不希望“我”是一个人云亦云、只会背诵标准答案,按照教科书来回答问题的人。在大学,我们应该开始更多地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只有学会了质疑和批判,才有可能发明和发现。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所记载的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训导。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要想过上值得过的生活,成为有价值的“自我”, 必须学会做提问者,拥有一个质疑的灵魂。当然这样的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要学会摆脱世俗的权威束缚,学会从逻辑和规则的角度理性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

第二问:我从哪里来?

哲学家康德曾说,当我们学会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我”这个概念时,我们的面前就出现了“理性之光”。在思考了“我是谁”这个问题后,作为新生,我们还可以再问一问自己“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梦想出发的地方而来。每一个经过高考或考研的竞争厮杀来到这里的新生都必然是踌躇满志,怀抱梦想而来。不过,我想提醒的是,许多人的目标行为常常会于某个中间阶段不知不觉中中止,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半途效应”。新的环境不仅有新的欢喜、希望和机遇,也有新的干扰、诱惑与挑战。确立梦想并不难,难的是朝着一个方向坚持走下去,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和时间都被高度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做到不忘来路,守好初心是对每个追梦人的持久性考验。有一位大师曾说:“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所以,假如我是新生,我会把自己的梦想当成应考单词熟记于心,时常回头想一想来时路,回忆一下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

值得注意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应该是孤立于外界的个人执念,而应该是将个人理想汇入学校和时代发展洪流的壮美史诗和使命担当。

第三问:要到哪里去?

对于刚刚入学的同学来说,具体化地思考未来要到哪里去,也许为时尚早。但对于胸怀理想,清晰来路的追梦人来说,来路所指即是未来朝向,“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是一列火车的两个车厢,行驶的方向应该一样。

作为今天的主角儿,在座的2021级新生对于类似“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柏拉图之问会有自己不同的思考和答案。而有一点是大家所共同的,那就是: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非常开心将有一段时光可以在北语美丽的校园里见证同学们即将开始的奋斗之旅。

典礼过后,当我们再次在校园遇见,我不会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为,我知道,数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我们会再次相见,那时的你一定已经变成了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我相信,我期待。

20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