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和活动预告 > 正文

乔姆斯基研究所系列讲座(二十三)

【 发布日期:2023-10-23 】

题目:  2 的句法地位与句法-语义界面理论

主讲人: 石定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时间:  2023-10-27 星期五  16:00-18:00 

地点: 教二105

主办单位: 语言学系、乔姆斯基研究所

摘要:

汉语书面语和北方话中有两个“了”,通常将附着在动词上的称为“了1”,在句末的称为“了2”。两个“了”在历史上可能有些渊源,功能也的确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两个“了”分析为同一个标记。不过,两个“了”在许多南方方言中的对应物是不同的虚词,分为“了1”和“了2”会有很多好处。“了1”是体貌标记,表示动作在参照时间之前完成,后果延续到参照时间仍然有效。

有人将“了2”处理为表示“过去”或者“近过去、近将来”的时制标记,或者表示“现在起始、过去起始”以及“将来起始”的“时体混合标记”。还有将“了2”分析为体貌的,包括“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与当前状况的相关性”;“表示相对的之前状态”;“表示无界事件的句子相结合则形成起始状态”;“表示断言与参照时间关系”;表示“事件的有界性”;“具有当前相关性”;以及表示“起始或完结事态”等各种体貌。

这些分析都基于“了2”的真实句法表现,但归纳得出的结论却会互相冲突。关键之一是如何归纳描述“了2”同时间的关系,关键之二是如何归纳“了2”与小句的关系。本文认为“了2”附着在小句末尾,与小句内部的情态动词、动词、句法结构以及时制和体貌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表示小句整体状态的起始,从之前状态进入小句所描述的状态。“了2”的结构位置在小句TP之外,是分层CP的一个层次,可以假设为FIN(ite)P,结构大致上是[FINP[FIN[TP 他打了疫苗]]]

这一定义可以解释“了2”的大部分句法、语义、语篇功能。文献中所说的“过去时”或“近将来”,“现在起始”或“将来起始”,以及“表示相对的之前状态”或“表示起始状态”;表示“事件的有界性”以及表示“起始或完结事态”等,说的都是“了2”所附着小句内部的时制或体貌,而不是“了2”本身的功能,不能“将虚词所在的格式的语法意义归到那虚词身上”。

“了2”对于所搭配的小句有语义和语篇的要求,比如只能同表示状态的小句搭配,不能同由“没”否定的小句搭配。相当一部分小句有多种解读,“了2”只选择表示状态的解读。“了2”会“迫使”小句凸显一个表示状态的解读,有些通常不能说的“了2”句,放入特定语境就可以接受了。